浦东“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 ——“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咏秋注】我们在编辑审稿以及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同行在学术写作方面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1)每天忙于实践与具体事务,但是不知道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出论文或案例的选题;(2)写成工作总结,不知道如何研究;(3)语言文字基本功弱,表达不清或病句太多,最主要的错误有缺主语,我们收到的案例中甚至有的整页都是命令句式,不见一个主语,句子前后缺少关联。为提高同行写作水平,本号将陆续刊登一些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与案例,希望能促进同行科研写作水平的提高。研究与实践是相互关联的:基于研究的实践有助于馆员从琐事中跳出来,开阔眼界,汲取行业的智慧,把工作做得更好;基于实践的研究更接地气,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祝愿图书馆人的研究写作越来越好!
注:本文发表于《图书馆杂志》2022年第6期。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卢娅、张丽授权发布。
浦东“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
——“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卢娅1 张丽2
(1.上海浦东图书馆,上海,201204)
(2.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83)
摘要:【研究问题】以浦东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为例,探究公共图书馆的低幼儿童服务模式由“关注儿童”到“聚焦家庭”的转变过程以及这一模式的特点与实质。【研究方法】采取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的方法.【目的】对“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本土化进行探索。【结论】浦东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很好地诠释了“聚焦家庭”模式的实质,凸显了多元化社会合作网络、工具式阅读资源包、成长式家庭指导课程、立体式阅读推广活动、社群式沟通交流平台的自身特色,是“聚焦家庭”服务模式在中国的推广参照。
关键词:聚焦家庭 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 服务模式 浦东图书馆 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
0 引言
在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中,“家长”与“儿童”同等重要,均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这在国际图联出台的“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系列文件中以及各国开展的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实践中可以窥见一斑。国际图联出台的《婴幼儿图书馆服务指南》(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Babies and Toddlers)[1]、《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Guidelines for Children's Library Services)[2]、《青少年图书馆服务指南》(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for Young Adults)[3]、《0-18岁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Children aged 0-18)[4]中都将“儿童”的看护者“家长”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之一,“儿童及其家人”(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更是作为一个整体多次出现在文件中。在服务目标、馆员能力、资源购置、空间布局、服务策划以及设施配备上,“家长”与“儿童”被放在一起,作为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中外图书馆儿童服务的实践探索中,无论是以“阅读包”派送为主的全国性低幼儿童服务品牌,如“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起点阅读——阅读的三个里程碑”(Lesestart—Drei Meilensteine fur das Lesen)、“生而为读计划”(Nati Per Leggere)、“四岁儿童一本书”(One Book 4 Colorado)、“悦读宝贝计划”,还是馆内定期举办的低幼儿童服务活动,如“轻松识字的鹅妈妈”(Mother goose on the loose)、“婴幼儿故事和童谣时间”(Wriggly Readers Story and Rthme Time)、“成长阅读”(Grow up Reading)、“小可妈妈伴小时”“故事妈妈讲故事”等,都将“家长”纳入到服务对象范围内。
“家长”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中的高频词,服务“儿童”与“家长”两个群体在公共图书馆内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美国30多个州的超500家公共图书馆都设有家庭空间,目的就是为家长和儿童提供一个可以互动的公共空间。深入社区、了解家庭需求,已成为专业图书馆员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习馆员培训的重要内容,Margaret Caspe在文章中列举了11所开设了家庭与社区融入相关主题服务的院校,新一代的图书馆员已经将家庭与社区的融入作为教育与服务的重点[5]。
虽然将“家长”纳入低幼儿童服务之中已在公共图书馆内达成了共识,但以“儿童”+“家长”组成的“家庭”为对象来命名的服务项目却不多。美国的“图书馆里的家庭空间”(Family Place Libraries)、“每日家庭识字日历”(Day by Day Family Literacy Calendar)、“与家人一起早教”(Early Learning with Families)[6]以及我国嘉兴市图书馆的“阅动全家[7]”、浦东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是为数不多的代表。本文以浦东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为例,具体剖析这个项目的发起背景、基本情况、主体内容、关键举措以及实施经验,以期为“聚焦家庭”的服务模式在中国的推广提供参照。
图片
发放仪式
1 从“关注儿童”到“聚焦家庭”: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模式的发展演变
公共图书馆的低幼儿童服务最初的重心聚焦于“儿童”与“阅读”两点,馆员希望通过馆内丰富的资源与活动成为连接二者的中介。伴随“家长”与“家庭”两个要素的发现,使得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模式逐步从“关注儿童”走向“聚焦家庭”。
1.1 “家长”“家庭”的发现促使公共图书馆的低幼儿童服务模式从“关注儿童”走向“聚焦家庭”
公共图书馆的讲故事活动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出现,作为对新兴的“阅读准备”理论(reading readiness theory)的回应,馆员们逐步意识到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发展上的价值。直到20世纪50年代公共图书馆员才积极参与到儿童的阅读学习培养中,在全美范围内形成了以帮助学龄前儿童识字为重点的故事时间活动。当时对于家长是否参与到其中,很多馆员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普遍认为要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家长只负责把孩子带到图书馆,而不用参与孩子的活动,他们可以暂时把孩子交付给图书馆去享受自己的“一小时时光”[8]。
20世纪80年代“早期读写”(emergent literacy theories)理论出现,取代了之前的“阅读准备”理论。这一理论相关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参与、尤其是在儿童的最初阶段的积极参与,将对儿童后期能力的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取得产生重要影响[9]。1983年美国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发表题为《处于危险中的国家: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的报告,明确指出“家庭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10]。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讲故事活动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的固定项目,“家长”与“家庭”在早期读写教育中重要性的发现及不断提及,让馆员意识到“家长”是与“儿童”同等重要的服务对象,是公共图书馆推动儿童早期技能的获取、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的合作建设者。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开始鼓励家长的融入,重视家庭在早期阅读与读写发展中的重要性,服务模式逐步从“关注儿童”走向“聚焦家庭”。
1.2 “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确立及发展轨迹
“聚焦家庭”的服务模式是由美国两个全国性项目——“图书馆里每个孩子都做好了阅读准备”(Every Children Ready to Read @your library,简称ECRR)与“图书馆里的家庭空间”(Family Place Libraries)确立起来的。前者由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下属的公共图书馆分会(Public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PLA)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下属的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简称NICHD)于2000年发起,是国家推出的以图书馆为基地的家庭教育的创新举措[11]。ECRR的最大改变就是把对家长及看护者的教育看作是低幼儿童早期读写教育的关键。这个项目的实施基于一个认知,即儿童早期接触到的主要成人(父母及看护者)如果能够在儿童的低幼阶段认识到早期读写的重要性,并掌握在家中培养儿童早期读写技能的方法,公共图书馆效率将提升很多倍[12]。
后者是于1996年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内创办的一个家长教育计划的模型,它重视公共图书馆在家庭支持上发挥的作用,认为图书馆有义务为儿童与家长打造一个有趣、舒适、友好的公共空间,让家庭成员之间以及不同家庭之间能够有美好的共处时光,充分的互动与交流[13]。两个项目都意识到了“家长”及“家庭”在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借助两者的力量来推动早期阅读的发展。关注焦点的转移推动了服务模式的转变,后来公共图书馆在面向低幼儿童提供服务时,通常是包含“低幼儿童”与“家长”两个部分,并将家庭作为与图书馆同等重要的阵地。两个项目在全国的推行确立了“聚焦家庭”模式,将“家长”“家庭”两个元素融入到服务中去得到图书馆界的一致认可。
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从萌芽之时就深受英美两国的影响,虽然早在1912年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一所儿童图书馆——湘乡青树镇儿童图书馆就诞生了[14],但直到2010年左右,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如深圳少儿馆、广州少儿馆、杭州少儿馆、东莞少儿馆、首都图书馆才陆续推出低幼儿童的服务。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苏州图书馆的“悦读宝贝计划”、 张家港市少儿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宝贝启蒙”行动、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低幼悦读会”、 广州图书馆“小樱桃”阅读树、首都图书馆的“红红姐姐讲故事”、佛山市图书馆“蜂蜂故事会”、深圳宝安区少儿馆“图图姐姐讲故事”、江阴市图书馆“幸福种子”儿童阅读品牌等。这些项目均把家长包含进来,强调家庭阅读的重要性。2016年4月成立的图书馆与家庭阅读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内设的21个专业委员会之一[15]。在中国图书馆学会出版的“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中专门有一部是《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16],可以看出自公共图书馆开展低幼儿童服务以来,从具体项目的实施到专门组织的成立,再到专业教材的出版,我国图书馆界一直在践行“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理念。
图片
▲英国图书起跑线项目为新生儿、幼儿和小学生分别准备了阅读礼包,其他各国也认识到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作用,这个项目已经成为全球加盟项目
▲苏州图书馆“悦读宝贝”计划送给0-3岁儿童家庭的阅读礼包内容 苏州图书馆提供
图片
▲宁波鄞州区图书馆亲子阅读礼包的内容 宁波鄞州区图书馆提供
1.3 “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特点
“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关注焦点由过去的“儿童”扩展到包含“家长”在内的“家庭”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大特点:
一是将父母看作是与儿童同等重要的服务群体。馆员在服务低幼儿童的同时,也要担负起“教育家长”的重任,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孩子成长过程助力的优秀而专业的“老师”。公共图书馆的专业资源、丰富活动以及馆员身上的专业知识通过家长间接作用于儿童身上,从而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最大化。
二是将家庭看作是与图书馆同等重要的服务阵地。借助家庭将图书馆的服务触角不断延伸。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内积极打造“家庭阅读空间”,为家长和儿童互动提供友好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丰富多彩的亲子互动活动,让低幼儿童与家长在馆内有如家般的感觉。
1.4 “聚焦家庭”服务模式带来的转变
“聚焦家庭”的低幼儿童服务模式确立后,带来公共图书馆资源、空间、布局、角色、服务等一系列变化。首先,服务对象由儿童扩展到整个家庭;其次,服务内容在关注儿童阅读的同时也重视对家长的指导;再次,服务内涵不断丰富,有“听”“说”“读”“写”(画)、“唱”“玩”等[17];从此,服务空间由“阅读空间”到“家庭空间”;最后,服务氛围由“静”到“动”。
图书馆、馆员的角色以及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均发生了改变。转变后的公共图书馆确立了儿童早期读写与学习中心、家长教育与参与中心的地位,成功地将公共资源与家庭教育结合了起来,在儿童早期成长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儿童馆员也相应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不再是社区或社会服务工作者,而是低幼儿童及其家长的共同教育者;家长通过参与公共图书馆中的低幼儿童服务活动,对早期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图书馆中的资源变得更加熟悉,他们开始主动介入儿童的早期阅读并提供指导;公共图书馆打造的家庭空间不仅给他们创造了与孩子互动与学习的机会,而且为父母之间的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归属感。
2 “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实质
“聚焦家庭”服务模式加入“家长”与“家庭”两个关键点后,在服务对象、服务阵地、服务核心、服务内容、服务策略与服务手段等方面有所转变,构成了这一模式的实质。
2.1 服务对象:儿童+家长
公共图书馆的低幼儿童服务模式由“关注儿童”转变为“聚焦家庭”后,图书馆意识到服务“家长”与服务“儿童”是同等重要的。伴随服务对象范围的扩大与延展,公共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空间设计、活动策划、设施配置上相应地发生了转变,需兼顾两者的需求。公共图书馆既要设计面向低幼儿童的服务,同时需要考虑与之关系密切的“家长”,还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为“儿童”与“家长”提供可以充分互动的公共空间。馆员要担负起教育“儿童”与“家长”的双重重任。
2.2服务阵地:图书馆+家庭
3岁之前,低幼儿童生活与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家庭,早期的阅读启蒙是在家中发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也是在家中养成的。亲子阅读在孩子出生后就开始了,甚至更早,胎儿期就可以开始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试验,在胎儿期听父母讲故事的婴儿,在听到熟悉的内容时会改变吃奶的模式[18]1。父母熟悉的声音就是婴儿极好的安抚工具,年幼时听父母讲故事、读绘本,成为每个人童年的美好回忆。伴随父母对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亲子阅读开始得越来越早,作为低幼儿童主要活动场所的“家庭”成为开展早期阅读的主阵地。除了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家庭”之中,还要努力在馆内打造家庭阅读空间,让家长与儿童在充分的互动中培养起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图片
浦东图书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部现场发放阅读礼包,反响热烈
2.3服务核心:阅读推广+阅读指导
“聚焦家庭”的低幼儿童服务面向“儿童”与“家长”两类群体,服务侧重不同。面向“儿童”的服务以阅读推广为主,目的就是让儿童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因此所有的服务围绕“阅读”展开。通过发放读物,开展阅读活动,让儿童尽早开启自己的阅读之旅;“阅读包”中的“原创书单”、甄选出的优秀“低幼儿童读物”“亲子故事会”为低幼儿童提供了阅读材料。面向“家长”的服务以阅读指导为主,具体方式有四种:阅读指导、志愿者培训、专题讲座以及家长沙龙。公共图书馆凭借自深的资源与人员优势,通过对家长的阅读指导(包含阅读资源、阅读时间、阅读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指导),间接影响儿童的早期阅读。
图片
2.4 服务内容:阅读包+故事会+培训+讲座
围绕两类服务对象(儿童+家长)和两个服务核心(阅读推广+阅读指导),“聚焦家庭”的低幼儿童服务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类,即“阅读包”、故事会、培训与讲座。其中,“阅读包”与故事会主要是面向低幼儿童的。“阅读包”就是将与阅读相关的所有资料打包发送到低幼儿童家庭中,让家长来带动儿童阅读。故事会则是在图书馆内开展的以阅读服务为核心的活动,分为“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与“谈故事”等多种形式,由馆员与志愿者带动儿童阅读。培训与讲座则是面向家长的,由馆员或相关领域(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学、心理学、保健科学等)的专家围绕某一具体主题(亲子阅读指导、儿童营养保健、分离焦虑)对家长进行指导,或是以某一培训为主,如“故事妈妈”“故事爸爸”的培训。
图片
系列示范指导视频截图
2.5 服务策略:“走出去”+“引进来”
低幼儿童不同阶段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动的区域范围,孩子小的时候,主要活动区域是家中,父母是其最好的启蒙老师。因此,公共图书馆要介入儿童的早期阅读通常需要“走出去”,将阅读服务延伸至社区或家中。目前比较通用的方法是发放“阅读包”,将阅读资源、阅读方法、阅读工具等材料打包发放到低幼儿童家中。在儿童稍大、具备到馆能力后,图书馆则会通过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将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吸引到馆里来。
图片
进社区
2.6 服务手段:“线上”+“线下”
借助现代化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除了在图书馆内开展各项阅读活动外,公共图书馆还在官网与微信公众号上进行阅读推广与阅读指导,常见的形式有新书推介、主题故事会、活动的预告与预约等。信息时代线上与线下双渠道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普遍的服务方式,尤其是 “新冠肺炎”在全球的爆发,作为公共空间的图书馆纷纷将服务由“线下”转战“线上”,甚至重心也由过去的线下变为线上。低幼儿童服务的主要活动方式“讲故事”及各种家长培训讲座成功被移植到线上,突破了过去参与人数、空间大小、特定时间的局限。光明日报:亲子阅读,我们怎么做?
3 浦东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的基本情况
虽然我国图书馆界一直在践行“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理念,但真正在名称中提及“家庭”却寥寥无几,浦东图书馆的“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是先行者,而且在项目名称和项目实施中都突出了“家长”“家庭”在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是“聚焦家庭”服务模式本土化探索的代表。
3.1发起背景与发展演变
按照全国妇联“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和上海市妇联关于加强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推广工作的要求,浦东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于2019年推出,是由浦东妇联发起,浦东图书馆承接的公益项目,与“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托幼一体化”新理念一脉相承。它与该馆既有的“阅读齐步走”社区阅读推广计划、“非常家长慧”家庭教育论坛、上海儿童文学基地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是阅读推广和家庭阅读指导的系统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拍摄阅读指导示范视频、制作并发放阅读指导包,以及开展家庭阅读指导师培训、深入社区的阅读活动、领包家庭追踪评估等内容,致力于全区早期阅读推广。
自2019年推出后,该项目每年开展,已开展了三期。第一期是从2019年1月到12月,主要是“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内容的研制和发放。“阅读包”的内容包括“六个一”:一本家庭阅读指导护照,一份阅读成长身高尺及指标贴纸、一套婴幼儿阅读推荐资料(黑白卡、玩具书、纸板书等)、一套图书馆宣传资料(图书馆宣传折页、办证申请表)、一个布袋、一个领包家庭交流共育微信群。
第二期从2020年1月到12月,在第一期的基础上,“阅读包”内容更加丰富完善,由原有的“六个一”变为“八个一”:增加一本亲子阅读父母指导用书、一个“阅读包”使用指南(见图1),其中阅读推荐资料也更加丰富,增加由信谊图画书、心喜阅童书、蒲蒲兰、《东方娃娃》杂志社等专业出版机构赞助支持的阅读资料共五种。另外,第二期最大的变化是在第一期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家庭阅读指导师培训课程和一个面向婴幼儿家庭亲子故事会活动。
图片
图1:2020年“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的内容
阅读礼包的内容:婴幼稚儿家庭阅读指导护照、阅读成长尺、儿童读物若干本以及一本给家长的亲子阅读指导书等
2021年启动第三期,在前两期的基础上,浦东妇联追加经费投入,不仅扩大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的发放范围,而且更加重视内容深度挖掘、示范指导,团结更多的社会专业力量。通过制作系列绘本剧示范视频课程,以及举办首届长三角亲子绘本插画创作比赛、组织首届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研讨会等,将经验进行推广,让项目再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由单一走向多样。
3.2 主体内容与关键举措
浦东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主体内容简而概括就是:推荐读物+指导讲座+阅读活动+培训课程+交流平台,焦点放在“儿童”与“家长”两类群体上。面向儿童的主要是“包”中的低幼读物(包括黑白卡、触摸书、翻翻书、洞洞书、纸板书等多种形式)发放以及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 “浦宝亲子故事会”;面向家长的服务以培训与辅导为主,包括阅读指导讲座、家庭阅读指导师培训课程以及家庭阅读线上微群交流平台。
“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的关键举措有四项:一是拍摄阅读指导视频形成二维码,并结合图文制作成阅读指导护照,为社会大众普及早期阅读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二是开展专业化家庭阅读指导师培训,提供亲子家庭阅读理论和实践方式的指引;三是开展各类亲子家庭阅读推广活动,探索适合全区婴幼儿阅读的推广形式和方法;四是建立领包家庭微信群,适时跟踪指导和调研家庭阅读的情况。
3.3实施效果
“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实施三年来,累计发包近1500份,受到了广大0-3岁婴幼儿家庭的关注和欢迎,帮助更多的低幼儿童家长确立起了“会沟通、会陪伴”的亲子阅读理念。因实体包数量有限,项目组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的指导内容、示范视频、讲故事音频等通过浦东图书馆、浦东妇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哈哈少儿电视频道进行分享,累计收听与收看人数超过60万人,提升了社会对于婴幼儿早期亲子阅读的重视。线上“浦宝亲子故事会”音频故事每期收听人数在600人以上,累计收听人数超过3万人,成为低幼儿童家庭睡前故事的最佳选择。线下亲子故事会活动也由本项目培训合格的家庭阅读指导师队伍再浦东图书馆和各儿童友好社区有序开展。长三角亲子绘本插画创作比赛更是联合了长三角地区18家公共图书馆参与主办,推动更多的家庭关注阅读、重视阅读、享受阅读。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研讨会的召开也为图书馆界同仁开展低幼儿童服务工作交流、理论探讨提供了有益平台。
在2019年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浦东图书馆馆员积极介绍宣传本项目,受到了蒲蒲兰、心喜阅、《东方娃娃》等深耕婴幼儿早期阅读的出版商青睐和关注,纷纷参与第二期项目内容开发建设,不仅积极为项目提供读物,而且主动参与到活动内容的设计中。此外,由于项目实施效果良好,还被囊括进上海市科学育儿指导公益活动中,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推广。
图片
科学育儿指导公益活动:浦东图书馆的馆员卢娅进入一个幼儿园做亲子阅读指导
3.4浦东经验
浦东图书馆的“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将“家长”作为低幼儿童早期阅读开展的实施主体,将“家庭”作为低幼儿童早期阅读开展的主要场所,凸显出“聚焦家庭”服务模式本质。图书馆成为“家长”的辅助,馆内的资源与服务借助于“家长”这个中介,在“家庭”中利用和展开。馆员通过教育与指导“家长”所产生的效果间接作用于“儿童”,图书馆的主阵地延伸至以“家长”与“儿童”组成的“家庭”之中。通过指导手册、示范视频、专题讲座、培训课程、交流平台,为“家长”提供专业化的早期阅读方法指导,通过低幼儿童读物、线上线下的亲子故事会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实体包的发放与微信、官网的数字资料分享,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4 浦东“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对“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诠释与创新
浦东“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是“聚焦家庭”的低幼儿童图书馆服务模式在中国的实践,它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项目的实质。在服务对象上,将家长与儿童看作是图书馆的共同服务主体,无论在资料的发放、服务的提供、合作的开展上都将家长包含在内,凸显了家长在儿童早期阅读中的重要性。在服务阵地上,将家庭看作与图书馆同等重要,借助家长这个媒介,图书馆很好地将触角延伸至家庭中,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给予孩子科学的阅读引领与指导。在服务内容上,既有针对低幼儿童的阅读推广,也有针对家长的阅读指导。前者以阅读包与故事会为主,目的是将适合于特定年龄段的阅读资料送到儿童手中;后者以讲座与培训为主,目的是把家长打造成为儿童早期阅读道路上的首任启蒙老师。为了给家长提供更专业的指导,浦东图书馆“阅读包”推出了“阅读指导视频”与“家庭阅读指导师培训”,为家长们提供手把手、可观摩可实操的线上指导与线下培训。在服务策略上,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针对学龄前儿童定期在馆内开展的“故事妈妈讲故事”“迪士尼亲子故事会”是“引进来”,面向低幼儿童家庭发放的“阅读包”是“走出去”。在服务手段上,坚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浦宝亲子故事会”就是其中代表,它成功将线下故事会通过微信公号移植到了线上,让更多的低幼儿童家庭受益。从活动的预约到参与全面打破时空界限,拓宽了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的范围。
除了在项目中凸显“聚焦家庭”模式的实质,浦东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项目还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体现在五个方面:
(1)多元化社会合作网络。项目由政府(妇联)出资、图书馆专业运营、专业出版单位赞助读物、志愿者队伍开展活动。
(2)工具式阅读资源包。对家长的阅读指导形式多样,其中阅读指导手册、指导图书里包含月龄发育指导、推荐书目、常见误区,还录制了不同年龄段阅读指导视频供观摩学习。
(3)成长式家庭指导课程。开设系统化、专业化的阅读培训课程,培育一批专业的志愿者队伍。
(4)立体式阅读推广活动。包括线上的音频故事收听、线下定期面对面的亲子故事会。
(5)社群式沟通交流平台。利用微信群、家庭沙龙等多种形式加强家长与馆员、家长与家长、家长与专家之间的沟通。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的低幼儿童服务模式由“关注儿童”转变为“聚焦家庭”已成为全球趋势,“家长”“家庭”“互动”“参与”“合作”“教育共同体”与“儿童”“阅读”一起成为“聚焦家庭”模式的关键词。伴随“家长”与“家庭”两个关键要素的发现,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在服务对象、服务资源、服务内容、服务空间、服务氛围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图书馆与馆员的定位也随之发生改变。浦东图书馆的“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作为 “聚焦家庭”低幼儿童服务模式在我国的先行者,是“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本土化探索。本文以浦东图书馆“0—3岁婴幼儿家庭阅读指导包”为例,具体观察了这一项目在服务对象、服务阵地、服务核心、服务内容、服务策略与服务手段上对“聚焦家庭”服务模式的实质所做的诠释,以期为“聚焦家庭”的服务模式在中国的推广提供参照,推动国内婴幼儿家庭阅读不断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理论、模式与保障研究”(项目编号:18CTQ004)的研究成果之一。通讯作者:张丽,Email:
参考文献:
[1] Kathy East,Ivanka Stricevic. 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Babies and Toddlers [EB/OL].[2021-02-06].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hq/publications/professional-report/132.pdf.
[2] Guidelines for Children's Library Services. [EB/OL].[2021-02-06].
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libraries-for-children-and-ya/publications/guidelines-for-childrens-libraries-services-zh.pdf.
[3] 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for Young Adults.[EB /OL].[2021-02-06].
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libraries-for-children-and-ya/publications/ya-guidelines2-en.pdf.
[4] IFLA 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Children aged 0-18. [EB /OL].[2020-12-06].
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libraries-for-children-and-ya/publications/ifla-guidelines-for-library-services-to-children_aged-0-18-zh.pdf.
[5] Margaret Caspe.M. Elena Lopez.Prepa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ibrarians for Family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8,Vol. 59, No. 4:157-178.
[6] New York State Library Early Literacy Training—State Library Research and Best Practices[EB/OL].[2021-01-28].
http://www.nysl.nysed.gov/libdev/earlylit/state_library_programs.pdf.
[7] 许大文,胡萍,陆艳芳,郑昀.公共图书馆乡村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实证研究——以“阅动全家 书香嘉兴”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0,39(06):67-76.
[8] Albright, A., Delicki, K., & Hinkle, S. The evolution of early literacy: A history of best practices in storytimes [J].Children and Libraries, 2009, 7 (1): 13-18.
[9] Sylva, K., F. Jelley, and J. Goodall. [M].Making It REAL. London: The Sutton Trust,2018.
[10]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J].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83,84(2):112-130.
[11] Every Children Ready to Read @your library.[EB /OL].[2021-02-08].
http://everychildreadytoread.org/about/.
[12] Background:Every Child Ready to Read® @ your library® is a parent education initiative[EB/OL].[2021-02-07] http://everychildreadytoread.org/about/.
[13] Family Place Libraries-About us-Our History.[EB /OL].[2021-02-08]. https://www.familyplacelibraries.org/about-us/our-history.
[14] 李然.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发展状况述略[J].图书馆,2013(05):111-114.
[15] 图书馆与家庭阅读专业委员会.[EB /OL].[2021-02-08]. http://www.lib-read.org/committee/show.jsp?id=84.
[16] 张岩主编.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
[17] The Five Practices And The Early Literacy Components Support Each Other[EB/OL].[2021-02-09].https://static1.squarespace.com/static/531bd3f2e4b0a09d95833bfc/t/568c4ba3bfe87399730708f2/1452034979939/elcomppracchart.pdf.
[18] 胡春波,邓咏秋,陆幸幸. 不能错过的亲子阅读:0-4岁[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9:6.
作者简介
- 卢娅,女,上海浦东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信息资源建设,负责初稿草拟、案例部分分析与撰写及统稿;
- 张丽,女,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学科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负责大纲框架制定和初稿润色,为本文通讯作者。
- 点击: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