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教育戏剧活动何以可能——以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绘本遇上即兴戏剧”为例

注:本文发表于《图书馆杂志》2022年第8期。引用请以该刊为准。

 

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教育戏剧活动何以可能

——以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绘本遇上即兴戏剧”为例

 

崔卓缘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 馆)

 

摘要:以“绘本遇上即兴戏剧”活动为例,解析公共图书馆开展即兴式教育戏剧活动的设计思想、实施方法、成效与特色;反思目前存在的不足,思考未来进一步拓展的方向,以期对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有所启示。

 

0 引言

国际图联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多份文件都要求图书馆为儿童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服务活动,以促进其以阅读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国际图联 0–18 岁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2018年修订版)》(IFLA 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Children aged 0–18/revised version 2018)指出:“儿童图书馆的目的是向所有年龄和能力的儿童提供多种媒介形式的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他们教育、信息和个人发展方面的需求……可以举办的活动包括:阅读俱乐部、手工活动、音乐和戏剧活动等。”[1]《国际图联青少年图书馆服务指南(修订版)》(IFLA 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for Young Adults/Revised )指出:“图书馆服务应促进青少年读写能力、终身学习、信息素养和快乐阅读……图书馆可以举办的活动包括:讲故事、阅读辩论、戏剧等文化类表演以及展示青少年的作品(包括戏剧、出版物、电视节目和视频)等。”[2]

近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学生的艺术类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4]

在当前学校教育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图书馆界所面临的阅读推广形势之下,鉴于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戏剧课程,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活化阅读推广形式,将戏剧与阅读结合,开展戏剧类阅读推广活动。

例如,天津市河西区少年儿童图书馆绘本剧表演活动以“立体化阅读”理念为指导,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量身打造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剧本,排演绘本剧[5]

重庆图书馆设计了面向不同年龄儿童的戏剧活动,从绘本结构的“起承转合”入手,最后呈现一个完整的绘本故事[6]

厦门市图书馆“绘本玩意堂”在阅读活动中加入了游戏、手工、戏剧等多种元素[7]

这些实践探索很可贵,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包括:需要多次重复排练、以舞台表演展示为最终成果形式,耗时较长;戏剧内容多是绘本情节的直接再现,学生的个人创意较少;服装道具因剧情而设,使用率不高,耗资大、仓储难。

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教育戏剧的角度,放弃对服装道具的要求,设置与故事情节相关的规定情境,采取即兴戏剧的活动形式,探索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戏剧活动的新模式。

 

1 教育戏剧的概念与课程结构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简称 DIE)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在学校课堂内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遵循儿童天性,在指导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下,吸引儿童自发地与群体进行接触,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儿童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教育戏剧的课堂不但是学习戏剧与其相关的艺术之途径,更可用作教学的媒介,成为一种教学工具,用以学习其他的学科或重大议题的内涵与知识[8]

图片▲表演绘本《凯琪的包裹》:邮递员又为凯琪送来了一个大包裹,大家都兴奋极了

教育戏剧课程主要有3种形式:

一是学习有关戏剧的概念,这类戏剧课程设计重点是“以科目教材为中心”,且以戏剧科目为单位,希望借着参与戏剧活动的经验来了解戏剧艺术的基本概念进而增进对戏剧艺术的赏析力;

二是通过戏剧而认识自我,这类课程的设计重点放在“学习者”的部分,强调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实现及自我的体认;

三是通过戏剧来探讨议题,这类课程设计是“以问题为中心”,希望通过不同的戏剧情境来引发参与者对自我或社会的相关议题的深层体验,并为其中议题提出解决之道[9]

第一种形式的课程是基础,是学生掌握工具的过程。凯文·伯顿认为,教育戏剧广泛落实于两个意图:体验的意图和表达的意图[10]。了解和掌握戏剧艺术的概念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戏剧的这两个意图。后两种形式的课程注重过程、参与者的即兴反应、自我选择和主动参与,更贴近教育戏剧的内涵。

 

2 “绘本遇上即兴戏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1 活动设计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绘本遇上即兴戏剧”是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故事类绘本的朗读和演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绘本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市场上绘本种类繁多,林玫君等学者认为绘本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①故事的叙事线清楚。

②象征性地探讨了严肃或敏感的议题。

③故事内隐含的道德议题是模棱两可的,颠覆、挑战了传统的既定印象,是值得探究辩证的。

④故事中的主题是学生所关切的,也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相关。

⑤人物角色个性和特质有吸引力。

⑥故事的特质和它隐而未开发的议题成为戏剧的起点等[11]

▲表演绘本《小恩的秘密花园》:小恩在向好朋友求助如何能逗舅舅笑

“绘本遇上即兴戏剧”每期选择一本绘本,老师或者学生朗读故事,就文本和画面内容进行讨论,以此熟悉故事。这个环节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这种能力在戏剧中很重要。Shirlee Sloyer认为,剧场里演员之间有倾听才有回应,同样,没有观众的剧场是不完整的,演员说话是为了让别人听到,而观众倾听也是为了做出回应,参与到戏剧的情境中[12]

每次活动分成5个部分:破冰、朗读/倾听故事、戏剧活动热身、戏剧片段排练与呈现、反馈。

先通过游戏让参与活动的学生相互熟悉,在熟悉故事内容之后,用与故事内容或主题有关的戏剧游戏进行热身。活动的核心部分是戏剧片段的排练与呈现。

这个过程中主要有3项任务:

①改编:挖掘绘本中耐人寻味的片段或者细节,设置有趣的规定情境。

②排练:用合理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规定情境”中的事件和人物关系。

③反馈:回顾排练过程,总结亮点,讨论是否有其他的表现方式。

即兴戏剧最大的魅力就是没有事先给定的剧本,全靠演员临场的发挥和配合。活动中的表演不是照本宣科地把故事内容重现出来,而是给学生设定了与绘本故事内容有关但又不局限于原文的规定情境,再用教育戏剧的策略(见表1)排演出来。

图片

表演采取即兴戏剧的形式,王添强等学者认为:这种以教育为目的、由老师提供引导和规范的戏剧排练活动,重点不是最终的舞台呈现而是过程——儿童在戏剧排练的过程中理解角色,理解环境,理解环境与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中获得对自我和生活的认识[15]。Suzanne Burgoyne认为,即兴表演将儿童的注意力从关注自身转移到关注他人。因此,倾听、接纳、拒绝评判是即兴表演的三大基本原则。即兴表演没有事先既定的剧本,儿童需要认真倾听同伴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接纳同伴的想法,这并不意味着仅仅说“是”,但是必须至少在部分同伴的言论中找到一些价值,避免完全否定别人的观点。仅仅接纳还不够,要在同伴的观点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在即兴戏剧中评判被认为是扼杀儿童创意的行为,参与者需要一个被接纳、被认可的环境[16]

在表演之前务必预留时间进行讨论,包括角色、人物、事件、空间关系,讨论得越具体越好。这样儿童对“规定情境”才能有熟悉感。如果没有准备工作,直接开始表演,儿童容易不知所措。Judy Freeman认为,与有剧本的戏剧相比,即兴戏剧从结构到对白都更加松散而且多变,且不可完全重复。即兴戏剧用对话建立起一个复杂的场景和故事,儿童不是要重复台词,而是要扩展情节。他们必须运用推理、合作,与同伴亲密互动,对线索作出反应,并制造场景。另外,要始终站在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17]。每轮表演之后角色互换,有助于儿童理解不同的观点。

2.2 活动实施

“绘本遇上即兴戏剧”活动自2018年11月开始筹备(见表2)。分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查阅文献、邀请即兴戏剧演员培训馆员,馆员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观摩儿童戏剧夏令营,撰写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在小学、社区阅读推广活动中加入戏剧表演环节,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

第三阶段:调整活动方案,在馆内开展活动。目前已开展了14期(表2),数百名学生参与。

咏秋注:这个表做得很好。在案例写作中,你不需要把每次活动都像流水账一样陈述,文章篇幅也不允许你这么做。通过表格来归纳并完整呈现各次活动的重点,有助于读者了解活动的整体情况。)
其中,《远方寄来的生日礼物》和《小恩的秘密花园》等活动在表演之外,还增加了写作任务,把阅读、表演和写作结合起来。这两期的写作模式和意义各有不同:前者,学生们以角色身份写信;后者,学生们在表演完之后以编剧的身份进行剧本创作,从剧作的角度对之前的表演进行复盘和优化。
案例1:绘本《远方寄来的生日礼物》,故事梗概:双胞胎小老鼠提姆和莎兰在生日当天收到了爷爷奶奶寄来的多件生日礼物,两个孩子非常喜欢,决定给爷爷奶奶写一封感谢信。无奈他们不识字,只是在信纸上留下了很多爪子印。爷爷奶奶第一次收到孩子们的信,虽然没有看到一个字,但是他们读懂了孩子们的心意。
(1)破冰:学生之间无实物表演,相互赠送礼物,并猜测对方的礼物
(2)听故事《远方寄来的生日礼物》
(3)规定情境分两幕
第一幕的规定情境:提姆和莎兰收到爷爷奶奶的生日礼 物。
表演前讨论以下问题:快递员把礼物送上门时说了什么?提姆和莎兰收到了什么礼物?谁提议给爷爷奶奶写信?信里写了什么?
学生们需要先讨论,再将收到礼物、写信等情节表演出来。他们一开始听说要写信非常抗拒,但是笔者强调:你们现在是提姆和莎兰,我们这幕剧有写信的情节。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开始写作。
学生甲写的信:

 

亲爱的爷爷奶奶:您 好!
爷爷奶奶我们收到你们给的礼物,真是太好吃!这种羊下次能多送几只好吗?下次等你们生日时,我会送给你们很多我们亲手制作的巧克力小饼干和烤好的羊排、猪排等等山珍海味。
你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提姆和莎兰
2021.3.21

第二幕的规定情境:爷爷奶奶收到了提姆和莎兰的来信。

学生们扮演爷爷奶奶读信,这个过程有特别的意义。第一幕中学生们所写的文本就有了读者(剧中的爷爷奶奶和在场的其他同学),学生们有机会作为收信人再次感受写作的内容,这不同于在学校里写作文,交了作业就结束了写作。
Patrice Baldwin等学者认为,在戏剧中儿童既是角色,又是“角色中的作家”,这种身份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儿童作为作家和演员出现在戏剧中,见证了一个角色读到自己写作的文本后的反应,能够产生一种“真实”的满足感[18]。总体而言,戏剧为写作提供了情境、目标、受众、动机、支持者与信心[18] 。
案例2:绘本《小恩的秘密花园》,故事梗概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小女孩小恩的爸爸失业了,她不得不暂时到舅舅家生活,她带去了很多花的种子。因为生活压力,舅舅一直不苟言笑。小恩在舅舅家的屋顶上悄悄地播下了种子,开花的季节,小恩邀请舅舅去参观屋顶上的秘密花园,舅舅满意地笑了。经济好转了,小恩要回家了,舅舅对小恩充满了留恋。
(1)破冰:学生们以无实物表演的方式种花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种的花
(2)朗读故事《小恩的秘密花园》
(3)规定情境:小恩到舅舅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舅舅比较严肃,没有笑容。小恩给好朋友琳达打电话,询问有什么办法可以逗舅舅笑。
表演前讨论以下问题:小恩在什么时间、在哪里打电话?琳达接电话的时候在做什么?
琳达给出了什么建议?小恩是否接受了琳达的建议?
讨论完之后分组表演,表演之后每位学生把表演时的对白写成剧本。写完之后,学生们相互交换剧本再次表演。
学生乙创作的剧本:

 

【地点:家里 时间:放学 人物:小恩、琳达】

小恩放学回到家,环视一周发现家里一人没有,便拿起了手机拨通琳达的电话。[叮零零]

小恩:我的舅舅吉姆一直很严肃,我尝试过多次办法,可他却一直不爱笑。(很无奈)

琳达:你这个“智多星”你有什么办法?

琳达:小恩你仔细想你舅舅喜欢什么东西?

小恩:嗯……哦对,舅舅喜欢花,幸好我也种过花。(恍然大 悟)

琳达:小恩你种一个花园,一定要保密,一定不能让吉姆舅舅知道这件事,要不我们的计划就要失败了呀!

小恩:你要为我保密呀。

琳达:好 呀!

小恩:那你拿沙袋和砖搭成围墙,我去收集土壤与种子。

琳达:从明天放学开始,在你舅舅面包店顶楼开始种花。

小恩:等花开了再带他去看,在此之前一定要保密。

琳达:对,再见!

小恩:再见?(期待)[叮]

第一遍表演时,学生们的台词比较简单,但在表演之后创作的剧本比第一遍的表演要明显成熟,台词更丰富,时间地点更明确。当学生们根据同伴写的剧本再次表演的时候,不再仅是台词的输出,还配上了表情和动作。学生们在学校生活中极少经历剧本创作,笔者能明显观察到学生们在活动中的进步,写剧本又提升了他们的表演能力。
因此,儿童拥有的“角色经验”值得关注。在戏剧进行时,儿童在参与过程中可能发现角色的本质……角色外在的表现可能因儿童对角色的理解而有所成长,并由动作表现出来[19]
“绘本遇上即兴戏剧”与其他图书馆同类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以呈现完整的绘本故事为目标,而是追求“短而有趣”,设定明确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教育戏剧的策略,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表演一个小片段。而且这个片段既与绘本故事有关,又不仅仅是某个情节的简单再现。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儿童互换角色反复表演。另外,活动中的道具尽量选择身边唾手可得的物体,既减少成本,又可以锻炼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舞台信念感。比如,牛奶盒也可以当成储蓄罐,等等。这类游戏让儿童体验“如何在假设的共识中表现出生活的某个层面”,练习如何在戏剧中建立“一个令人信以为真的情境”[20]
图片▲表演绘本《一只有教养的狼》:粉丝在向朋友传播大野狼故事巡讲的消息
2.3 成效与特色分析
“绘本遇上即兴戏剧”活动,从最初片段尝试至今已经走过了3年。这项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社会交际的机会,他们相互熟悉,分组讨论排练剧情,最终呈现一个短而有趣的戏剧片段,将现实生活中的见闻自然地融入戏剧表演中,有效地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呼应了我国政府要求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教育戏剧活动的开展,有效地锻炼了馆员的课题研究能力、活动策划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强化了图书馆服务于儿童及学校教育的功能。
经过持续的活动开展,“绘本遇上即兴戏剧”活动已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活动预告一经发布便报满,几乎每期活动结束之后都有学生和家长询问下一期活动何时举行,有几位家长甚至上班时间请假来馆,要求预约参加活动,这些都体现了这项活动广受家长和学生欢迎。同时,不少家长及学生纷纷表达了对活动的赞许:这个活动的形式很新颖,每一期活动的主题和任务各不相同,比课本剧更加有趣、更有挑战性和新鲜感。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读故事、角色扮演、平等地创作故事,表面看很自由很随性,实际上能够锻炼他们的即兴表达、应变能力,解放了儿童的天性。
▲表演绘本《远方寄来的生日礼物》:提姆和莎兰在给爷爷奶奶写信
3 总结与展望
“绘本遇上即兴戏剧”是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背景下助力儿童教育的有益尝试,在提升儿童的阅读、写作、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增强图书馆服务功能等方面成效颇佳,受到家长及学生的欢迎。但该活动的实施也有几点障碍:
①文本类型比较单一,仅限于绘本。
②馆员非戏剧专业出身,能力有限。
③活动时间有限,排演的戏剧片段不够成熟。
④每次活动受众有限。
未来,可在以下四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第一,拓展戏剧表演素材的类型。戏剧表演的文本不仅只有绘本,童话、民间故事、寓言、现实题材的小说、科幻故事甚至诗歌、新闻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戏剧创作的故事来源[12]
第二,提升馆员业务能力。“教师入戏”(Teacher in Role)是核心的教学策略之一。起步阶段,馆员可以与专业的戏剧教师共同开展活动,双方都是参与者,馆员在活动中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而不仅仅是观众。戏剧老师逐渐帮助馆员成为活动的主导者[21]
第三,逐渐将单次活动转化为系列活动。目前每次用1.5小时完成一个绘本故事的阅读和演绎,儿童没有足够的时间分析剧本、理解人物。如果将儿童之间相互认识熟悉、讨论故事、排练戏剧片段等部分分成几个步骤,分3–4次活动完成,那将有利于提升儿童文本解读能力、积累戏剧经验、提升戏剧片段的质量。
第四,扩大活动受众面,让“绘本遇上即兴戏剧”活动走出图书馆进入学校课堂。特别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可以通过馆校合作,利用晚托时间,由图书馆员组织学生开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戏剧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形式。将戏剧融入课堂教学已有成功的案例,比如英国。英国是最早将戏剧引入课堂教学的国家之一,教育工作者们发现戏剧在学科教育中具有统摄作用,于是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戏剧教育的落脚点不是表演本身,而是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个体的全面发展[22 ]。这种将戏剧渗透到学校课堂的模式同样适合我国。吴刚平等学者认为,“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改革越来越得到认同,语文课程越来越需要打破以往单一的学科本位课程结构,进行跨学科整合,做到“在语文中教学科”与“在学科中教语文”两条腿走路,语文与其他科目相互依托、共同发展,实现“1 + 1 > 2”的双向跨学科整合功能[23]。教育戏剧作为桥梁能够将语文和其他学科勾连成一个整体。
  • Hits: 495
Cron 作业开始